close
才藝班之旅終究還是來到了吃.本週Dark Bringer上的台灣小吃當真有意思,這堂課講者彷彿都敏俊(這絕對是來騙點擊數的)在台灣生活了400年之久般,講穿了台灣小吃歷史.加上些谷歌這段值得分享給大家.



1683年,施琅打敗了鄭氏水軍(不知道大家知否,施琅後代住在鹿港,還有 鄭經與乳娘偷生小孩的八卦),但是對於鄭氏還是有所顧忌,擔心死灰復燃,所以管制相當嚴,包括不能建城牆, 官兵不攜眷, 不留任, 三年輪調.

施琅和鄭成功後代一笑泯恩仇,實在太溫馨了!


直到1895年(光緒元年)以前,開始解禁,海禁也解除,而有了福州, 漳州, 泉州開始移民,所謂福州三把刀,台灣料理就此開始
早期,外出打拚的福州人,主要靠「三把刀」創業,菜刀、剪刀和剃頭刀,即指福州人最擅長廚師、裁縫師和理髮師這三種職業。移居海外的第一代華人中,福州人靠著這不用資本的「三把刀」起家的比比皆是。
1895-1945, 馬關條約割讓台灣,日據時代開始把日本料理文化帶進台灣,融入台灣當地料理,形成和漢料理.當然1931年有KANO打入甲子園的故事,就不在咱討論範圍了.

1949年之後國民政府來台,軍方帶來大量男丁,各方菜色都來了,其中權貴之人甚多,也帶來了各自的廚子,自是一股新的大融合.

1990年開始,則是大量的外籍新娘,帶進了南洋風味,河粉, 魚露新飲食的融合.

2006年,則是經濟開始走下坡,進入小確幸的年代,小吃主義抬頭

除了歷史之外,台灣的地形多山,把地理切成一塊一塊,獨自發展出自己的飲食文化,使得同一種食物,南北兩種名稱,例如北部叫滷肉飯到了南部稱肉燥飯  http://www.chinatimes.com/realtimenews/20130827003234-260414

除此之外就是庶民文化了,因為台灣沒有宮廷,因此沒有講究排場細緻功法的宮廷美食,唐山過台灣,也沒有真正的貴族,一切簡樸為要,重食材而輕料理方式,勤儉刻苦之下,食材利用到極致,一頭豬,吃了肉,剩下黑白切,再把大骨煮湯,剩下的水煮米粉湯,窮苦之下善用食材.

林林總總,總談了台灣的飲食歷史,敝人覺得挺有意思,除了吃以外,尚要探究其歷史根源,我想在吃的當下,才有另外一番滋味.

有關台灣飲食歷史,梁幼祥這篇演講有相同的觀念.
講演的主要內容可以分為五大類:一、清領時期的台灣味~純正的台菜。二、日據時期的台灣味~加入日式風味的台菜。三、國民政府來台後的台菜改變。四、加入異國風味的台菜。五、台灣味的創意。師的講題,前後貫穿約一百年的時空,將整個台灣從十九世紀帶入二十世紀,開創二十一世紀的專屬台灣飲食文化。
以上.本週期待家常菜課!!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rianc1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